历史沿革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谋事在人 实干成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科室发展史(功能科)

发布时间:2010-01-19 本文来源:

  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检查明察秋毫
——功能科
赵凯英

  70年代末,李志淳技师负责心电图及A超检查工作,并设立检查室,归属内科门诊管理。主要设备有一台心电图机和一台A超机,由于设备简单,检查和诊断的疾病非常有限。
  1987年医院购置了第一台日本阿洛卡B超诊断仪,当时是我国黑白超声普及初期,医院领导及时选派专人外出学习回院后开展工作。同期还开设了胃镜检查和激光治疗,形成了功能科的雏形。随后,1989年开设了脑地形图、脑血流图检查和体外反搏治疗,1990年—1993科室年先后添置了两台日本原装进口脑电图检查仪、一台动态心电图机、一台单导心电图机和第二台黑白超声诊断仪。同期,B超检查每日工作量约二十余人次。
  1996年医院搬迁后正式成立了功能科,由李德欣主管技师任主任。同期,医院购置了第一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增设了肌电图检查室,至此,功能科包括超声、心电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胃镜、激光、反搏、肌电图八个检查组。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医院领导几次引进技术骨干,并先后选派多名超声组骨干到北京医科大附属人民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选派心电图诊断组医生到中山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和省人民医院进修。从此,功能科的学科建设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2000年开展了经阴道腔内超声检查及胎儿产前超声筛查,使科室的超声诊断水平、特别是宫外孕及产科产前超声筛查的诊断水平大幅度提高,并经常接收下级及外地医院的危急、疑难病例会诊。
  2002年,科室引进一名超声专业高级职称人才,完善了人员梯队结构,为日后相关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诊断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超声组已开始使用医院电脑中心自主研发的图文报告工作站,初步建立了超声医疗信息数据收集和调用模式雏形。
  2006年吴静医师继任科室负责人,功能科对陈旧的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超声仪器进行了更新换代,高档仪器的引进,使超声诊断技术水平和诊断符合率得到提升。自2006年以来,超声诊断组在原有超声检查基础上,完善了多种超声检查项目,阴道彩超检查,乳腺、甲状腺等小器官彩超检查日工作量比以往翻了1~2倍;外周血管彩超检查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颈动脉彩超对诊断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硬化及闭塞,以及对脑中风的早期警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五邑地区率先开展颈动脉彩超与经颅多普勒(TCD)同步检查。开展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中超声定位等技术相继成熟和完善,配合心血管科开展了彩超监测下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及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为心脏病人的内科治疗及外科手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心电图诊断组动态心电图的投入使用,为心血管科诊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不可缺少的参考依据。
  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检查项目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功能科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至2008年底,科室日平均工作量(不包括体检人数):心电图诊断组约100人次/日,脑电图诊断组约20人次/日,超声诊断组约300人次/日,诊断符合率达95%~98%。
  2006年超声诊断组原有的图文报告系统进行了更新,成为全院第一个全面应用网络管理、实现电子病历规模化科室。通过先进的网络系统,科内超声检查(住院病人检查)基本实现无纸化格局,PCSS系统的引进使科室图文报告的数字化技术走在地区同行的前列。
  2008年购置了第一台实时三维全身高档彩超诊断仪,超声检查的水平在产前诊断和疑难病例诊断方面得到飞跃。特别是实时三维彩超的产前诊断检查填补了医院产前超声三维检查的空白,使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进一步提高,能及早发现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异常指标等,对指导临床开展产前咨询及降低产科畸形胎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室加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将优势的三维彩超技术作为科室发展业务的良好平台,尽可能发挥优势,并接纳本市及周边医院复杂心脏病病人的心脏彩超、胎儿产前疑难病例会诊检查,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医疗行业“服务创新与技术进步”并举谋求发展的时期,科室制定了基本服务规范和岗位要求,根据医院整体部署,完成优质服务示范窗口达标的同时,重新装修和完善了功能科候诊厅的布局:包括设置宽敞舒适的开放式独立候诊长廊,装备大屏幕液晶电视机,播放医疗信息节目和滚动播放各超声候诊室轮候病人的名单,在各个超声检查室门前还设置液晶显示器显示候诊病人的信息。除此以外,候诊厅设有报纸、宣传小册子阅览区,备有清洁饮用水等等,使导诊服务更舒适、更科学、更人性化。
  “使患者满意”是功能科的服务宗旨,为方便市民,B超室、心电图室设节假日值班制及急诊应急制,保证365天,天天应诊,周一至周五中午B超室还设有黑白B超值班服务。由于业务量的迅速上升,自2007年开始, B超诊断组周一至周六提早一小时开始工作,心电图诊断组提前半小时提前为住院病友进行检查,从而减少病人候诊时间,有效地解决了“瓶颈”问题。
  2008年下半年,“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导致患儿肾结石事件”后,中医院成为第一批筛查的定点医院,功能科超声组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肩负起这项重任,设立专门的检查室并选派专人专机为前来就诊的婴幼儿进行耐心、详细的检查。通过近四个月的持续检查,共筛查近5000例,疑似病例十余例,确诊3例。
  顺应医院发展及管理的要求,原激光室归属门诊管理,原胃镜室归属消化内科管理,原肌电图室归属神经内科管理,原反搏室已撤销,部分超声仪器、心电图仪器和相关人员分流至新建的体检中心。
  截止2008年底,科室人员共1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由超声(8人)、心电图(5人)、脑电图(1人)三个专业组组成。超声诊断组共有八位医师通过国家大型仪器上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考试,取得CDFI认证资格证,已具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医疗系统的一个基础部门,在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判断、预防和科教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科带头人简介:


  吴静 女,39岁,超声诊断副主任医师,现任功能科负责人。毕业于广东医学院,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深造。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诊断能力,超声诊断符合率高。撰写5篇省级及国家级论文,主持或参与3项市级科研立项。擅长心脏、妇产科、外周血管、腹部脏器及浅表器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妇科经阴道超声诊断技术,尤其对较为复杂的心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妇产科疑难病症(如妇科肿瘤、产科胎儿产前筛查)的彩超诊断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能解决超声诊断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

相关附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658989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