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谋事在人 实干成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科室发展史(第二门诊)

发布时间:2010-01-15 本文来源:

  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彰显中医特色  传承杏林奇技
——第二门诊
文洁珍

  第二门诊部的前身是江门是中医联合诊所,位于车水马龙、商店林立的江门市城区中心长安路永利街5号。原江门市中医院院部亦设立于此。由于云集了江门市中医界的德高望重的中医世家及其后人,加上良好的地理位置,第二门诊有着江门中医史上的鼎盛时代。当年诊所前人头攒动,求诊若渴的情景至今仍在老一辈百姓中广为传颂。
  时至1969年底,由于中医事业上发展的需要,寻找更多的发展空间,江门市中医院总部由永利街5号搬至跃进路30号,而大部分的老中医如容亮明、李健生、李圣仪、赵乔秀、廖超明等仍继续在二门诊坐诊,因而原门庭若市的情景还在延续着。其中老中医容亮明,从事中医眼科多年,当时江门的市民百姓,一有眼热、视曚都自然会想起容亮明医生。其运用中医内外治的方法,治疗红眼病疗效显著,堪称一绝。而李圣仪老中医系中医世家,其父早年已是德高望重的名医。而他继承父业,集几十年的治疗经验运用于小儿麻疹,水痘的治疗收到奇效,特别是在当时缺乏抢救设备的条件下,用纯中医的方法救活无数麻疹肺炎、心衰患儿的事例,至今还在老一辈市民的记忆中。在此期间,二门诊成为市民求诊中医的首选之地。
  自1979年7月到1984年11月,容亮明医生任二门诊主任,设有中医内科、外科、眼科等科室,较少运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未设有护理人员,一些西医辅助检查亦未开展。然由于一班老中医的坐诊,门诊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但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受到限制,因而也束缚了门诊业务的发展。
  1984年12月,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的胡若娥医生任二门诊副主任。此期间积极扩建了妇科、痔瘘科、儿科急诊科等科室,并设立了检验科、门诊治疗室等,开展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液生化、X光诊断,并首度进行了静脉输液等,使医疗诊治水平得到了提升。1984——1993年,钟庭光医生任二门诊主任。钟医生运用中医正骨疗法治疗常见骨折,亦为当时中医正骨的“行时”医生之一,为配合中医骨折治疗,当时的护理组积极开展中药外敷、艾灸、火罐、针灸等中医护理操作,使中医驳骨术疗效大大提高,可治疗方法广为普罗大众接受。1987年12月为加强二门诊的领导增派赵乔秀医生任二门诊主任至1996年12月。赵为中医世家,对内科杂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梁月嫦医生对妇科常见病治疗效果显著。
  1994年6月,医院决定对二门诊进行重建,重建后的二门诊在原址上建起了8层高的大楼,其中1—3层作为医疗工作用房,3—8层为医院员工住房。由于工作用房的增加,二门诊得以迅速发展。1994年12月,医院派出由副院长曾盛良、党委办主任黄嫦娥、医务科于萍组成的工作组,进驻二门诊,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在此期间,与江西省儿童医院合作,开设了江门市儿童诊疗中心,经济上独立核算,设有儿内科、儿外科病房及门诊。江西省儿童医院派陈云英、张鲁栋等副主任医师主持门诊及病房工作。由于病房的建立,一些儿科急危重病的治疗及外科急重症的治疗水平有了飞跃性提高。一些以前不敢收治的儿科重病如肺炎心衰、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川崎病等在经医务人员精心诊治后痊愈出院。一些连医院院部都未开展的儿科手术如肠梗阻、胆道梗阻、阑尾炎、疝气等也成功进行。二门诊声誉迅速提升,填补了医院治疗病种上的许多空白。然而由于在经济核算上的的分歧等因素,江西省儿童医院的专家逐渐撤走,而本院年青医生青黄不接,致使儿科住院病人锐减。为促进儿科业务的发展,1996年8月,医院抽调文洁珍主治医师担任二门诊副主任,旨在加强儿科的技术力量。1997年3月,周幕洁护师任二门诊护士长。在此期间,门诊拥有医务人员40人,设有内、外、妇、儿、五官、理疗、B超、心电图、检验科等科室。门诊部除设有综合病房,还开设有家庭病床定期上门诊治病人,此举深受患者好评。另外,发挥老中医的作用,对黄北信、赵乔秀等老中医的经验进行总结传承整理,吸引信仰中医的市民就诊。
  黄北信医生从事中医外科50余年,尤其在疖疮皮肤病方面具有精湛造诣。独创药方外敷,效果显著,每天求诊者络绎不绝,经常加班加点,深受市民拥戴。
  1997年,聘请秦皇岛博爱医院袁瑞国副主任医师率先开展颈动脉灌注治疗中风后遗症,此法在当时为国内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先进方法之一,因疗效显著吸引了大批江门市及周边地区偏瘫病人来诊。此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经过多年的努力,二门诊1996年门诊量为110995人次,1997年为78972人次。1998年以后各名老中医陆续退休,二门诊就诊人数出现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3月,文洁珍调任总部任儿科副主任,周名流主治医师接任二门诊副主任,期间着重加强了外科疾病的诊疗,对外科急重症的治疗水平有所提高。2000年9月,江门市卫生局为更好地调配使用卫生资源,将二门诊1—3楼医疗工作用房划归市妇幼保健院。二门诊也随之暂停开诊。2002年7月第二门诊选址于迎宾大道东路198号正式复业,田兆伦、朱正君先后担任二门诊主任,李素珍任护士长。设有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室,就诊人员多为良化新村周围的社区人群。二门诊的复业,为周边市民提供了就诊方便。运作3年,由于医疗水平技术力量的不足及附近居民量较少,使门诊量逐渐下降,      2005年8月宣告停诊。二门诊部经过21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辉煌鼎盛时期,也经历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就诊观念的冲击。虽然暂时尚未复诊,但它在江门中医事业发展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足印,起着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应有作用。为五邑中医院悠长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关附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658985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