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谋事在人 实干成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科室发展史(糖尿病内分泌科)

发布时间:2009-10-12 本文来源:

  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厚德载物树医风  自强不息精医技
——糖尿病内分泌科
刘得华

  当快乐地享受着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各种各样方便和身体满足时,糖尿病犹如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如影随形地困扰着当今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们。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而且正以每年新发700万患者之势猛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目前至少有糖尿病患者2600万,按IDF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糖尿病所导致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及其高的致残致死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共同威胁。为了共同应对困境,五邑中医院里出现了一队德才兼备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所在的团队就是糖尿病内分泌科
一、发展历程
  1、 起始阶段(1996—2001年)
  1996年科室形成之初,当时与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几个专业共同存在一个科室,只有刘得华医生一人专门从事糖尿病内分泌专业工作,其他几位医生兼管数个专业的病人,并没有具体病床,主要病种是糖尿病、甲亢。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1999年黄郁医生跟随刘得华主治医师开始专门主管糖尿病内分泌患者的诊疗,同时医院外聘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善真教授每周一次到科室查房指导糖尿病临床诊疗,使专业人员和力量得到了发展,并增加了一间糖尿病专科门诊诊室,由刘得华主治医生定期坐诊,开展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诊疗,同时不定时地开展糖尿病患者的科普教育。
  2、发展阶段(2001—2007年)
  从2001年起,糖尿病专科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刘得华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副主任,主管科室的全面工作,为了加快糖尿病专科的发展,依托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的关系,聘请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罗璐教授、彭小兰教授每周定时到科室查房,协作开展糖尿病内分泌相关专题讲座。在此期间,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科室其他专业的医生也兼管部分糖尿病病人,主要病种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对部分糖尿病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纯中医治疗。考虑到科室的长期发展,2004年派黄郁医生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糖尿病内分泌专业(2005年进修结束回院短期工作后调广州工作),2005年下半年招收硕士毕业生吕秀群医生充实糖尿病内分泌专科力量。在此期间,刘得华主任根据江门五邑地区的地域气候特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体质特征等因素,制定了适合本地区患者情况的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并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以及ADA(美国糖尿病学会)、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糖尿病相关指南和共识,对科室的全体医生进行糖尿病诊疗规范专题培训,使糖尿病的诊疗规范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刘得华主任治疗阳虚型糖尿病的科研成果——萸附胶囊应用于临床后,吸引了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的很多患者前来就诊,科室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方面,除一般项目以外还开展了OGTT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测定,眼底照片和眼底血管造影,下肢血管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等。同时培训专科护士,进行住院部和门诊部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使患者掌握微量血糖仪、胰岛素注射笔的正确使用,完善糖尿病临床诊疗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自我护理到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使糖尿病专科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3、 壮大阶段(2008年——)
  对糖尿病科的壮大发展来讲,2008年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她得益于医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得益于科室主任刘得华的长期辛勤劳作和谋划。在技术力量的加强方面 ,科室派出了区觉璋朱锦匙两位医生分别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珠江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并同时开展对初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泵强化配合中药治疗,使大部分患者得到长期缓解,部分病人可脱离药物治疗;应用糖尿病治疗仪配合中药对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绝大部分患者免于截肢。

目前医疗水平
1、 科室人员:目前有主任中医师1名,硕士2名,住院医师3名,护士13名,营养师1名。
2、 仪器设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查箱一套,大型糖尿病治疗仪一台,胰岛素泵二台。
3、 学科带头人介绍:


 

  刘得华,1964年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1980年至1991年先后毕业于广东省汕头卫生学校三年制中医专业、广东省汕头职工医学专科学校三年制中医儿科专业,并一直在饶平县柘林镇卫生院工作。1991年至1994年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治高级研修班学习。现任糖尿病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江门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曾获江门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江门市优秀中医科研工作者光荣称号。在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目前承担省级及市级科研课题3项。
  从医近30年,悉心研习并付诸临床,反复玩味,获益良多,擅于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尤其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思路独特。
对糖尿病的辨证从阳气亏虚入手,认为阳气虚是糖尿病(消渴)发生发展的始动原因,自拟萸附汤温补阳气、或以当归四逆汤温通阳气等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收到良效。曾治疗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糖尿病6年,用西药降糖效果一般,并且出现阳痿,手脚冰凉,精神疲倦,夫妻关系极为紧张。经人介绍来诊,经用温阳益肾的自拟糖痿汤加减细心调治一个多月,血糖基本正常,夫妻生活恢复,病人感激万分。
  糖耐量减低是血糖异常向糖尿病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扭转其向正常糖耐量方向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尽早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减少以后糖尿病长期治疗的费用。刘得华主任经过长期临床摸索,认为糖耐量减低发生的关键环节在于脾气不能“散精”,导致饮食水谷精华到处游溢,做为水谷精华组成部分的血糖必然升高。临床上自拟健脾散精汤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证,逆转早期的糖代谢异常,疗效明显,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中医》杂志。
  糖尿病足是目前非外伤性截肢手术的第一大原因,是糖尿病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为了尽最大限度减少病人截肢的痛苦,保存患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中西结合方法,配合多次细心的换药,取得了显著效果,保存了原来准备截肢的患肢。2009年年初,一位60多岁的阿婆患糖尿病足,在其他医院准备行截肢手术,由于病人年纪大,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病,手术风险大,经人介绍找到刘得华主任。此时病人的整个足背已经暗红肿胀,三个足趾溃烂化脓,体温38°C,血糖20mmol/L,足部由于溃烂恶臭难闻,病情严重。经过抗感染,降糖,改善患肢血供以及中药内服外洗,配合每天多次换药等治疗,当一个月后患者痊愈自行走路出院时,老阿婆说了一句话:“刘主任,我的脚是你给我的,只要我活着走路,我就永远也忘不了你的恩情。”

相关附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658976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