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发挥中医优势,提高社区健康水平
——第一门诊部
第一门诊部赵伟贤
第一门诊部服务对象主要为市区和周边江边里、水南、河南、堤东等地段的群众,为市民提供包括内、外、妇、儿等专科的优质服务。
1996年8月医院迁址后,部分旧址成为第一门诊部。成立初期,林瑞石副主任医师任门诊部主任,姚庆兰主管护师任护长。成员有43人,其中医生12人,护士9人,医技5人,药剂10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搬迁初期,在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后,门诊部留有X光机、B超机、理疗仪等一批设备,留守在门诊的医师中跟师学徒者占多数,以传统中医治疗为主,针对社区中常见的内科杂病、跌打损伤、五官、妇儿科等疾病,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年门诊人次在10万左右。
1999年5月,黄振文主治医师继任门诊部主任,姚庆兰任护长。人员和结构基本无改变,在医疗业务上,对内科杂病、肝病、五官科疾病、不孕不育、跌打损伤等治疗具有传统优势,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知名度。
梁德义医生对内科杂病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感冒咳嗽、风湿腰痛、气虚眩晕等常见疾病方面有独到造诣,每天前往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冯自铭医生对肝胆道疾病、晚期肿瘤、糖尿病、消化内科杂病有深入研究,医技精湛,吸引不少病人;李建辉医生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独到疗效,每日就诊者众;张国雄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眼、耳、鼻、喉各种常见疾病,尤以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为佳;刘小青医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特别是带下、急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等,具良好效果,一直以来都吸引大批患者前来就诊。
2005年,冯自铭兼任第一门诊部负责人,黄凤莲接任护长,此时有员工5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市名中医1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老交替,人事变迁,门诊部重新调整布局,因人因地设岗,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更换旧的仪器设备,加强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处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除继续发挥传统的优势项目外,还积极加强专科建设与专病研究。林毅医生始终坚持对内儿科的常见病(外感、咳嗽等)采取纯中医治疗,取得到很好的疗效,成为门诊部一大亮点。由冯自铭主持的“中医固金散结排毒方法对肺癌晚期的治疗研究”、李建辉主持的“化瘀祛浊降脂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症的临床研究”、钟称主持的“强阳汤配合鹿茸针治疗阳痿”等多项临床研究应用于临床,吸引了大批患者就诊。
门诊部重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以面向社区、服务基层为宗旨,着力解决社区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以内儿科、骨外科、妇科为龙头,以专科专病为特色,大力开展对老年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肿瘤、不孕不育症的诊治,提高其疗效,解除患者痛苦。
经过几年的艰辛耕耘,门诊部的业务得到较快的增长,至2008年底,门诊部在职员工5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年门诊人次达12万以上。拥有骨外科、内(儿)科、肝病专科、妇科、不孕不育专科、五官科等特色专科。
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政府对社区医院的投入加大力度,在新形势下,门诊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家及时更新观念,把着眼点放到社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全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家庭病床、健康教育等项目,利用网络设施,实行双向转诊、医学咨询等,在区域范围内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的作用,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