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诸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自古以来中药沐足乃是重要的养生之道,更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中药沐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草药,进行足部浸泡的外治方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都有相应的投射点,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药液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黏膜、经络、穴位进入体内发挥相应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浸洗皮肤的药浴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经皮肤、汗腺、毛囊吸收,渗透进入体内,而产生药效,其过程为,药物经皮肤表面结构角质层和表层进入组织外间质,药物分子透过皮肤微循环从细胞外液迅速弥散进人血液循环。足部按摩法是以生物全息反射和中医经络为主的边缘科学,当我们对足部反射区进行刺激按摩,通过血液循环原理、反射原理、经络原理、生物全信息论原理同时统一的发挥作用, 而起到治病保健的作用。
临床中运用中药沐足治疗多种疾病能减轻多种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工作中常中药沐足用于治疗失眠、下肢浮肿,肢端麻木(如糖尿病早起、周围神经病变等)取得一定疗效。根据病证选用相应宁心安神、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中药煎汤去渣,沐足水量至少没过脚踝,水温42~45度,温和舒适为宜,双脚浸泡10~15分钟,不能时间太短,亦不可遍身大汗淋漓,以防耗散正气。沐足的同时,舒缓心情,配合缓慢、轻松地按摩双脚效果更佳。
近日中药沐足一例下肢浮肿患者取得可喜疗效。黄某,男,72岁,入院时患者肢倦乏力,面色苍白,纳眠欠佳,双下肢浮肿(胫骨以下),夜尿频多,舌淡暗,苔白稍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断为髓劳(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治疗上西医予以积极刺激骨髓造血、输注红细胞等治疗后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血色素明显上升,但下肢浮肿同前。患者心、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低蛋白血症,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静脉瓣功能不全,动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予以中药方沐足2剂即取得明显疗效。《诸病源候论》云:“经脉闭塞,故水溢于皮肤而令水肿也。”中药方药:桂枝 15g 当归尾 15g 赤芍 15g 红花 15g 防己 15g 木瓜 15g 牛膝 15g ;方中选桂枝辛温,具有发散解表,温经通阳的作用,开奏理使湿从汗解;当归尾、赤芍、红花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防己、木瓜、牛膝利水消肿;诸药相配,温经活血,利水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