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治疗
1、ITP的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避免严重出血。
2、ITP的治疗目标
关于ITP患者治疗时机和方案的选择,目前尚无一致性的意见。一般来讲,血小板<10×109/L者,出血几率较大;血小板>50×109/L者很少有出血情况发生。美国血液学会的ITP诊治指南建议对血小板<20×109/L的患者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而血小板>50×109/L的患者,除非有严重的出血症状,一般可以观察;至于血小板介于(20~50)×109/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 最近有研究表明对于慢性ITP患者而言,由于长期治疗的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往往高于疾病本身(主要是出血)的影响。因此ITP的治疗目的并不是追求血小板数的正常,而是使患者的血小板数达到安全水平,以,威胁患者生命。惟有如此,才可能既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危及脏器功能乃至生命,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3、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常作为治疗IIP的首选药物,有效率可达60%-80%。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有:抑制抗体生成,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及吞噬作用,从而防止血小板在脾窦阻留,减少血小板破坏;还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轻出血;并能刺激骨髓造血。常用的主要有:(1)醋酸泼尼松:1~2 mg/(kg•d)或60 mg/(m2•d),口服, 21天。 (2)甲泼尼龙:10~30 mg/(kg•d),口服或静脉滴注,3~4天。(3)地塞米松:20-40 mg/d,4天,若在6个月之内血小板降至30×109/L以下,则重复1次,然后用醋酸泼尼松15-20mg/d维持,并逐渐减量。其中第4种方案只能用于成年人。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主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有报道称对于初治ITP,大剂量地塞米松的有效率能达到60%-80%,对于难治性ITP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高血糖、低血钾、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副反应,而且其副作用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为减少副反应,应尽可能缩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疗程。
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 :
是一种混合的血液制品,其安全性较好,副反应轻微,通常在24 h内就可以明显提高血小板数目。其作用机制为:可以通过Fc段降低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与血小板上抗体结合的能力,减少自身抗体的形成,阻止被破坏。IVIg可使约75%的患者血小板升高,其中50%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可升至正常。但是患者的治疗反应是暂时的,在治疗3~4周后血小板计数降至治疗前水平。IVIg的常用剂量为0.4g/(kg•d)静脉滴注,5 天为1个疗程,1个月后可重复应用。对于难治性ITP以及PLT<20×109/L或有潜在出血危险的患者,用量可以为1 g/(kg•d)×2 d,临床上通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因此,多用于临床出血症状较重、血小板数目较低的重症ITP患者或者脾切除术前。
3、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是治疗慢性ITP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由于清除了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器官(甚至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场所),因此,约2/3的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缓解。手术指征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者、出血症状顽固或危及生命(如颅内出血)者。脾切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脾作为免疫细胞的生产场所以及调理素制造的专一器官,所以临床上需综合考虑其他治疗的费用、时间的耗费、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风险才能决定是否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治疗
为三线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免疫抑制剂适应症:①激素或切脾无效者;②伴有脾功能亢进而又不能切脾者。常用的主要有:
(1)长春新碱
除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及释放的作用。其副作用主要有周围神经炎、脱发、便秘和白细胞减少等。常用剂量0.02 mg/kg(最大剂量为2 mg),每周1次,静脉注射,4~6周为1个疗程,1~2周见效,有效率60%左右。但血小板升高持续1~3周,疗效持续者不到10%。
(2)环磷酰胺
常用剂量为50~100 mg/d,口服,3~6周为1个疗程,维持1~6个月,起效慢,常于治疗后2个月起效,或400~600 mg/d静脉注射,每3~4周1次,完全缓解率与口服相近。但由于骨髓抑制、肝肾毒性、出血性膀胱炎等副作用严重,应慎用。
(3)硫唑嘌呤
常用剂量为100~200 mg/d,口服,3~6周为1个疗程,起效慢,常于治疗后1~2个月起效,停药后易复发,一般用药时间需9~12个月,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效应。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肝肾毒性。
(4)环孢素A(CsA)
作为一种强免疫抑制剂,近年国内外多家医院报道使用CsA治疗难治性ITP,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一般用量为4~6 mg/(kg•d) ,连续用药3个月有,有效者可减量维持。副作用有肝损害(转氨酶升高)、多毛症、血压升高、齿龈增生等。虽然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因其明显的副作用而限制了其应用。
(5)美罗华
是一种针对B淋巴细胞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并溶解CD20+B淋巴细胞,从而阻止自身抗体的产生。可用于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副作用有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支气管痉挛、皮疹等。一般用量为:美罗华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一般报道有效率50%以上,有效患者通常输注1周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但该药目前价格昂贵,临床应用较少,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6)麦考酚酸酯(骁悉)
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对亢进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调节作用,该药在难治性ITP患者中已经显示出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因其药价昂贵影响了其临床应用,而且由于病例数少还有待于积累更多的经验。
(7)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是刺激巨核细胞系生长、分化、成熟的一种细胞因子,副作用仅轻微肌肉酸痛、头痛等。一般皮下注射1.0μg/(kg•d)×14 d。
5、成分输血:
一般仅用于病情危重、出血广泛、以及高度怀疑颅内出血(血小板<10×109/L有头晕头痛、呕吐)的情况下:
⑵ 血浆置换术:能去除血浆中大量血小板抗体,使病情近期缓解。用法:每次用新鲜血浆1000-3000ml,至少连用2次-3次。缺点是费用高,且反复使用易产生同种免疫抗体。
⑶ 浓缩血小板:一般不宜使用,因ITP输血小板大部分被破坏,疗效差而成本高。仅用于救急止血或切脾术前。
二、中医治疗:
(一)证候特征
ITP的起病有急有缓,表现以紫斑、齿衄、舌衄、鼻衄、尿血、崩漏为多,亦可见咳血,便血,甚者可见动风闭窍、暴盲等危侯。属实火者起病急,病程较短,紫斑色紫红,或融合成片,分布肢体阳面较多,甚则遍布周身,兼有血热妄行证候;属虚火者起病或急或缓,病程较短或长,紫斑色绛红,分布肢体阴面较多,兼有阴虚火旺证候;属气虚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色淡红,兼有脾肾气虚证候;属血瘀者起病或急或缓,紫斑色紫暗,兼有瘀血内阻或气滞血瘀证候。
(二)治疗要点
治疗ITP应当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出血首当止血;血出之后,离经之血停留体内,即为瘀血,故止血消斑既是本病治标之法,又是基本治法。辨证治本方面,血热妄行者,配以清热凉血;阴虚火旺者,兼宜滋阴清热;气虚不摄者,结合益气摄血;瘀血阻络者,并当活血宁络。证情兼夹者,据其具体辨证,灵活配用上述法则。
(三)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
主证 起病较急,皮下出现瘀斑瘀点,色紫红,或融合成片,甚则遍布全身,发热夜甚,心烦或口渴,便秘,尿黄,常伴鼻衄、齿衄,尿血,便血,血色深红质粘稠,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数或细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例方 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化斑汤。
常用药 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玄参、麦冬、紫草、地榆炭、侧柏炭、栀子炭、茜草根、银花、连翘。
应急措施
紫地合剂50ml或紫地宁血散4克-8克,每日3次,口服。
江南卷柏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清开灵注射液20ml-40ml加生理盐水250ml-500ml中静脉滴注。
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20ml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2、阴虚火旺
主证 皮肤散在性瘀斑瘀点,色鲜红,或青紫,时轻时重,夜间出血更多,或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崩漏,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午后及夜间尤甚,或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宁络止血。
例方 茜根散合二至丸。
常用药 茜草根、侧柏叶、仙鹤草、生地、阿胶、女贞子、旱莲草、赤芍、紫草、丹参、丹皮、地骨皮、蒲黄炭、栀子炭。
应急措施
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20ml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生脉注射液20ml-30ml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血康口服液10ml-20ml,每日3次-4次,口服。
3.气虚不摄
主证 紫斑色淡红,或散在分布,反复发作,遇劳加重,头晕疲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呆便溏,口淡声低,舌淡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养血,益气摄血。
例方 归脾汤。
常用药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鸡血藤、血余炭、花蕊石、棕榈炭、三七、山药、阿胶。
应急措施
黄芪注射液10ml-3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丽参注射液10ml-2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参麦注射液20ml-3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4.瘀血阻络
主证 皮下紫斑,色暗青紫,或皮下或肌层下血肿,或胁下症块,大便色黑,或面色黎黑,眼眶暗黑,唇甲色暗,月经瘀黑成块或棕黑如咖啡,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粗张瘀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宁络止血。
例方 桃红四物汤。
常用药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三七、制大黄、炒蒲黄、紫珠草、茜根、仙鹤草。
应急措施
血康口服液10ml-20ml,每日3次,口服。
云南白药0.5g-1g,每日3次,口服。
紫地合剂50ml或紫地宁血散4-8g,每日3次,口服。
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2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5.湿热蕴蒸
主证 紫斑,或兼鼻衄,齿衄,甚或尿血、便血,血色深红或鲜红,或身热不扬,胸闷恶心,纳呆溲 黄,头身困重,口粘,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去湿,凉血止血
例方 二妙散合槐角丸。
常用药 苍术、黄柏、槐花、地榆、黄芩、防风、枳壳、竹茹、苏叶、黄连、茜根叶、地肤子、白藓皮、仙鹤草、土茯苓。
应急措施
双黄连粉针剂2g-3g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清开灵注射液20ml-3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