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癜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特征。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及脏器,但以皮肤粘膜为主,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且呈全身非对称性分布,出血点大小不一,多为针尖样,压之不褪色,少数为大片瘀斑,以四肢,背部皮肤多见。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粘膜血疱常提示血小板严重减少。泌尿生殖系统亦常有出血,颅内或视网膜出血较少见,可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昏迷,一旦出现,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过高,危及生命。
(二)脾脏多不大或轻度肿大。
(三)急性型常见于儿童,亦可见于成人。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前1周-3周常有呼吸道或其它系统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可有发热,寒战,突然发生广泛的出血或血肿,往往较严重,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出血,病程约数天至数月。少数可转慢性。
(四)慢性型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为男性的3~4倍。一般无前驱感染史。起病缓慢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女性患者可以月经过多为主要甚至唯一表现。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以下肢远端多见。也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常反复发作,病程数月或数年。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
[危重指标]
1、皮肤粘膜广泛或严重出血。
2、颅内出血或眼底出血。
3、大量的、持续性的****或鼻腔出血不止而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4、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少于10×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