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规培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教学专栏 > 中医规培

实践出真知

发布时间:2017-07-07 本文来源:

   2017年6月11日,温和的天气,仿佛是天公对勤奋好学的人一份特别的照顾,五邑中医院的规培生们早早等候在集合点,在科教科谭金华主任、内科教研组组长马春成老师等带领下,追逐着清晨太阳的步伐,乘车向大雁山进发,进行一次采药实践。

 

 

 

  秋收冬藏,春发夏长。夏季因其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对于大部分草药而言,是最佳生长时节。刚到大雁山脚,映入眼帘的便是青翠繁盛的花草树木,不时有微风拂过,植物间相互摩擦的声音与鸟鸣、蝉叫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秘密的语言。专业指导彭秀丽老师并未忙于欣赏美景,每每移至一处,每见到一株药材,都会详细讲解药用部位、功效、主治以及性、味、归经等,“这是海金沙,药用为干燥成熟的孢子,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小肠经,功效利尿通淋,止痛,临床应用淋证。”“凤尾草,属于蕨类植物,别称鸡脚草、井口边草、凤尾蕨、五指草,以全草入药,性凉,味微苦,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痢疾、肠炎、黄疸型肝炎、吐血、便血、尿血等病症。”“水栀子,茜草科,与我们常说的栀子(山栀子)是不一样的,山栀子外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水栀子外表面红褐色或红黄色,主要是用于提取色素。”……,同学们忙于拍摄标本和记录注解,时常茅塞顿开地“哦、啊”一声,这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碰撞。彭老师渊博的学识及生动的讲解,也吸引着晨练的老少们驻足倾听,他们不仅仅是在寻找一味可以煲汤的上好药材,更是对学习知识的一份喜爱。

 

 

  彭老师生动丰富的现场授课,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拓展了眼界,也让大家对多种中草药的形色、功效和配伍禁忌有了更多了解,课本知识得到升华,临床用药又多了一份把握,正如先哲所言:知识是从实践得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相关附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661683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