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 实干成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科室发展史(综合ICU)

2009-07-27 00:00

  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重症医学——生命的通道
——重症监护中心(ICU) 
韦继政 黎文杰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监护中心(ICU)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存在的专业科室,因此被称之为“生命的通道”。在短短5年中,五邑中医院ICU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一、发展历程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监护中心(ICU)于2004年3月成立,由当时呼吸内科主任惠萍副主任医师兼任ICU主任,梁秀兼护师任科护士长。全科医务人员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护师1名、护士15名。医生原专业有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收治病人以呼吸内科危重病人及大手术后病人为主,同时也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危重病人,虽在开科之前已选派部分医生护士分别到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广州呼研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ICU进修相关专业,但各种技术均未成熟,还在不断学习中完善和提高。
  ICU以高起点建立,病房使用面积500M2,拥有空气层流设施、中央空调,采用吊臂式供氧、供气、供电和负压吸引,保证了优良的通风和采光效果,设有家属专门探视走廊。编制床位5张,实际开放床位10张(单人房2间),有中央监护系统 1套,各型进口呼吸机5台 (包括:PB-760型2台、鸟牌8400 1台、鸟牌Vela 1台、雷鸟Ⅱ型1台),Newporn便携式呼吸机1台,美国伟康无创呼吸机2台,迈瑞PM800多参数床旁监护仪10台,奥林巴斯纤支镜1台,单通道注射泵3台,双通道微量注射泵3台,输液泵2台,临时心脏起搏器1台,美国Baxter BM-25血滤机1台,降温机2台,日本光电心电图机1台,除颤仪1台等医疗设备。采取封闭式管理,病人家属每天在规定时间探视,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得到亲人的关爱,同时减少外源性病菌感染的机会。
  2004年3月~2006年10月聘请原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ICU主任、第一军医大学教授吴恒仪指导科室业务工作,在吴教授的指导下、惠萍主任带领下,科室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各位医生熟练应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及深静脉置管术,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各类监护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1月心血管内科伍方红副主任医师继任ICU主任,神经内科韦继政主任医师加入,2006年10月殷红霞副主任医师调入,进一步充实ICU团队。至2007年底,科室已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研究生4名。护理人员16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0名。
  在伍方红主任的带领下,按照《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要求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对科内医生及轮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医生护士不定期地参加全国、全省各种培训班学习,保持与兄弟医院ICU同行交流学习。为配合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2006年底选派医学硕士刘伟盛主治医师及一名护士往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ICU进修心脏术后监护,学成后指导科内其他医生护士业务,完成多例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监护。科内医生轮流到手术室练习气管插管、深静脉插管术及到心电图室强化心电图知识。科室内部则通过每周定期教学查房,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由各位医生轮流讲课,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2007年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救治高危急性心肌梗塞、严重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2例次。
  2007年伍方红主任参加南京军区总医院举办的全国肠内外营养学习班后,完善各种营养制剂,在江门地区首先引进营养泵,开展螺旋头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更加规范科室肠内营养支持技术,明显减少返流及误吸等并发症,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2008年初开展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在危重病人的应用,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五年来经过不断学习、总结及探索,科室专职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能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挠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11)肠内外营养支持技术;(12)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科室收治全院各种危重病患者,主要包括心血管急症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各种休克;呼吸系统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神经系统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危象;各种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的各种应急状态,严重感染性疾病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症(MODS),病理产科的危重病人,尤其对各种老年危重病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重视危重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现代高、精、尖医疗技术抢救危重病人同时,应用中药大承气汤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通过其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益气养血等功效,对内毒素起到排毒、解毒、抗毒等多种作用,从而达到临床上的综合治疗效果。护理用穴位注射加药物封闭治疗危重病人轻度腹胀疗效满意。
  警察王某,28岁,2006年11月某日参加训练时突然倒地,送到我院急诊科时心跳呼吸已停止,血压为零,经心肺复苏、6次除颤后心脏复跳,仍无自主呼吸,头部CT示显著广泛脑水肿,转入ICU时心电极不稳定,呈阵发性室上速,四肢抽搐,瞳孔散大固定。科室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保护病人的大脑及重要脏器、抗心律失常、控制癫痫,及时行颈内深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和用药,第二天自主呼吸恢复,心律平稳,抽搐停止,第三天撤离呼吸机。第五天患者意识从昏迷转为朦胧状态。为使患者高级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后遗症,科室医护人员每天进入高压氧仓为患者实施治疗。两周后病人完全清醒并可下地行走,言语连贯清晰,对答基本切题,恢复了部分记忆及计算力,经康复治疗后恢复工作。
  74岁的张伯,2008年3月顺利完成膝关节术后第三天出现腹胀,第四天进一步加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休克、心衰、酸中毒、肝肾损害,为手术应急启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转入ICU后即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纠酸、强心、抗休克、护肝,深静脉置管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调整抗生素,用中药大承气汤灌肠。经一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祛除炎性介质,稳定患者内环境,病情逐渐好转,顺利撤离呼吸机,两周后转回普通病房。
  刘女士,因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收入心血管科住院,诊断为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治疗症状无改善且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无尿,监测显示低氧血症、心源性休克。3小时后转入ICU,予大剂升压药,继续强心利尿、扩血管,无创通气,临床症状毫无改善,及时行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有创血压,并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每0.5~1小时监测床边血气及生化指标,精细调节血管活性药及补碱剂量,调节呼吸机进行肺开放,不失时机地做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二尖瓣腱索断裂、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经ICU积极抢救,稳定患者内环境,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为心外科24小时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赢得机会。术后继续血液净化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精密调节各种血管活性药,经血液净化55小时,有创通气110小时后撤离呼吸机,患者日渐康复,恢复原工作岗位工作,至今与ICU医务人员保持联系。
2008年底ICU编制床位增加至10张,并添置了国际上先进的智能型人工呼吸机2台(PB-840型、Drager Savena 各1台),胃肠营养注射泵6台,四通道微量注射泵2台,双通道微量注射泵2台,血气生化分析仪1台等先进设备,监测及治疗设备日趋完善。
  5年来共带教研究生、本科实习生30人,本院轮科医生12人,进修生5名,培养4名年轻医生成为业务骨干。
二、目前医疗水平
  1、截止2008年底,科室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研究生4名。护理人员18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2名。
  2、学科带头人介绍


  伍方红 女 2006年任ICU主任至今。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江门市医学会危重病副主任委员;江门市“抗击非典”二等功。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0余年;先后2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进修心血管内科及心导管技术;南京军区总院学习营养支持技术;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擅长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心内科疾病的诊治和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与介入治疗,临时起搏器植入。2004年起从事ICU工作,至今5年;擅长各类型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大型围手术期病人的监护治疗,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同步及非同步电除颤、有创及无创通气技术、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护、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处理、动静脉穿刺技术、深静脉穿刺置管及气管插管术。近几年来,主持市科技局立项课题1项。
  3、目前科室专科特色及优势:
  (1)常规开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有创血压监测、临时心脏起搏术及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
  (2)运用呼吸机、纤支镜、血液净化技术、感染控制技巧及肠内外营养支持技术等综合措施救治各种危急重症。
  (3)开展血液净化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治疗各种危急重症(包括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顽固性心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多脏器功能障碍、重型重症肌无力、重型吉兰-巴利综合症及急性中毒等)。
  (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救治高危急性心肌梗塞、严重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及心脏术后低心排。                                             
  (5)心脏、脑血管介入术后、外科复杂疑难大手术后及高龄病人术后的监护救治。
  (6)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7)严重创伤急性期的监护及综合治疗。
  (8)连续性血液净化、机械通气、生长抑素在急性重型胰腺炎中的综合救治。
  根据卫生部要求,在医疗机构中增加“重症医学”为一级诊疗科目,这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事业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新阶段。科室今后工作重点在不断提高危重病人的整体救治水平,成为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有力技术后盾。力求在胃肠道功能监测与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方案制定、危重病人的镇静与镇痛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开展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进一步提高颅脑疾病的救治水平。完善急诊—ICU—各专科的急诊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手术室—ICU的绿色通道,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三、学科带头人介绍
  伍方红, 1992年7月于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江门市中医院(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工作。
  伍方红从参加工作起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她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业务,在短短几年将内科基础打牢,并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心血管内科为专业方向,先后2次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进修心血管内科临床及心导管技术,2004年11月晋升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作为心内科的业务骨干,具有扎实的内科和心血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熟悉心血管最前沿领域的介入技术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能熟练解决较为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各种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2003年春,突然降临的“非典”在全国肆虐横行,一时形势极为严峻。伍方红作为第一批抽到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之一,主管治疗“非典”及疑似病例,出色完成医院交给的任务,被授予江门市“抗击非典”二等功。
  根据医院业务需要,从2004年起伍方红从事ICU工作,2006年任ICU主任,曾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江门市医学会危重病副主任委员。作为一名医生,伍方红深深知道,ICU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室,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如果技术不过关,那简直就是对患者的犯罪。在技术上,她从来都是精益求精。而对技术的完善,除了自己的钻研,还要经常到省内外去学习。这几年来,伍方红通过与同行专家沟通学习,除了掌握相关的医疗信息,兄弟医院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也被借鉴回来。2007年伍方红参加南京军区总医院举办的全国肠内外营养学习班后,完善科室各种营养制剂的配置,在江门地区首先引进营养泵,开展螺旋头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规范科室肠内营养支持技术,明显减少返流及误吸等并发症,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伍方红潜心研究提高危重病人的整体救治水平,擅长各类型休克、脓毒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大型围手术期病人的监护治疗,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同步及非同步电除颤、有创及无创通气技术、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护、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处理、动静脉穿刺技术、深静脉穿刺置管及气管插管术。
  某日晚伍方红主任突然接到科室电话,心血管科转入一“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的41岁女性危重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治疗症状无改善,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无尿,监测显示低氧血症、心源性休克。她迅速赶到科室,指导当班医生调整血管活性药,果断及时行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有创血压,及时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每0.5~1小时监测床边血气及生化指标,精细调节血管活性药及补碱剂量,次日病情稍有稳定做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二尖瓣腱索断裂、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经ICU积极抢救,稳定患者内环境,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为心外科24小时后行二尖瓣置换术赢得机会。术后继续血液净化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精密调节各种血管活性药,经血液净化55小时,有创通气110小时后撤离呼吸机,患者日渐康复,出院时以“妙手回春、医德高尚”锦旗赠予伍方红主任以表感激之情,更加相信我院的抢救技术及能力。
  王某是一名50岁女患者,以“腹痛、恶心呕吐3天、加重伴头晕1天”急诊入院。当时诊断为肠梗阻,并出现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入ICU。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全体ICU医护人员在伍方红主任的带领下展开全力抢救。通过详细了解发病过程,认真全面分析病情,制定了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包括肺保护通气策略、控制感染、积极的循环支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等治疗手段),使病人生命得以维护,为外科手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患者病情平稳后,行检查示“乙状结肠肿瘤”,经手术切除,术后患者在ICU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成功转回普通病房。
抢救病人高于一切,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成为伍方红主任周围的同事对她的印象。全院疑难、危重及大型手术病人的会诊、全院重大抢救现场总是见到她的身影。综合ICU的业务不断发展,蕴含着伍方红和她的团队的心血,一个一流的抢救队伍正在逐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