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 实干成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科室发展史(心血管科)
2009-07-17 00:00
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疏通心脉 呵护心灵
——心血管内科
赵新军
一、发展历程
1996年医院迁址后,设立内二病区,主要收治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疾病,由惠萍副主任医师任科室负责人。心血管开展的病种主要有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治疗侧重于中药为主。设备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平板运动机、和心电图机。2004年2月份,从江门市人民医院聘请原心内科主任陈林祥教授作为技术顾问,指导业务工作,并指导开展心包穿刺术和人工心脏单腔起搏器植入术。
2006年1月8日心血管科成立,拥有病床25张,杨海玉主任医师任科室负责人,张女限任科室护士长,有专科医师6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住院医师4名。同时购进了西门子大型C臂DSA机、40导电生理记录仪和电生理检查频消融治疗仪,为科室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随后两年先后开展了冠脉造影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心病的封堵术、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包括单腔、双腔及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
随着心血管介入工作的全面开展,科室逐渐制定了心血管介入工作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成立了介入工作小组,并确定了科室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以心血管介入为主导,带动整个学科发展。2006年1月份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开展,实现了我院心血管介入方面零的突破,并迅速赶上江门市先进水平。
2006年,科室业务量尤其是心脏介入手术有突破性进展,共完成心脏介入250余台。其中包括:冠脉造影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起博器植入术(包括单腔、双腔和三腔)、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包括室上速、室早、室速和房颤的射频消融)。外周血管介入术:如肾动脉和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如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
2006年9月收治了一名九岁男性儿童, 患者曾于外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因家庭经济困窘,未能得到治疗。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容易感冒咳嗽。入院后次日送导管室行PDA封堵术。术中经股动脉穿刺导入导管至主动脉弓行主动脉造影,见造影剂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左肺动脉,证实动脉导管呈管型,直径约4.4mm,即时予漏口处植入一枚封堵器。再造影时,见动脉导管已被完全封闭,心脏听诊心脏杂音完全消失。术后第4天,患者痊愈出院。
91岁高龄的唐阿婆受心悸折磨6年,经多家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冠心病。近两年来病情逐渐加重,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突然来临又突然消去。杨海玉主任接诊后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行射频消融术,决定对阿婆施行二术齐施方案,先行冠脉造影术,检查心脏血管有无异常,再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最后“诱发刺激、寻找靶点、放电消融”,经过两个小时,射频消融顺利完成,术后2日即出院。目前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已经成为阵发性室上速的首选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立杆见影,且可以达到根治的方法,这次射频消融术的成功是对年龄极限的一大突破。
2006年12月初,与广东省中医院合办第四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习培训班,并与广东省中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这是心血管科历史上的一个发展机遇。
2007年心血管科再上一个台阶,在熟练掌握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血管科不断向高难度介入手术挑战。
58岁的张伯出现左下腹剧烈疼痛,伴有全身汗出、气促,CT提示自主动脉弓至左侧髂总动脉水平主动脉内可见真假两腔,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致死的凶险程度超过任何肿瘤,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死亡率高。经过对病情认真研究后,决定为张伯实施胸主动脉带膜支架术,术后经过护士们的悉心护理,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一周之后,张伯开开心心的出院了。此次手术的成功,掀开了中医院在治疗大血管疾病方面的新篇章。
同年2月心血管科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正式开通。它的开通对于AMI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出现代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新策略,展现医院治疗心肌梗死的整体水平。
2007年5月14日台山市人民医院有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很重,因当地无法行紧急冠脉开通术,家属转我院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右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已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介入手术风险很大,但必须紧急开通梗死冠脉,挽救心肌、挽救生命。科室医生先进行了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心脏的三条主冠脉几乎全部存在闭塞情况,即使植入支架,死亡风险仍相当高。分析手术方案后,决定分两次完成。先解决主要问题,择日行第二次手术,当即在其中两个血管植入两个支架。术毕又给患者植入了主动脉球囊反搏,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平稳度过一周后,再次行第二次手术,植入支架两枚。观察两周后,患者无胸闷痛发生,可以下楼活动,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2007年6月心内科和心外科顺利完成整合,成立了肖德雄心脏病诊疗中心。同时聘请了陈灏珠院士和陈可冀院士长期担任心血管专科学术顾问。
2008年科室有两项技术创新。其一:选择桡动脉作为介入手术穿刺血管,减少经由股动脉穿刺引发的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其二:在环肺静脉消融基础上,辅以碎裂电位消融,将手术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
2008年1月我院心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首获成功。
家住江门市的林大爷胸闷气促1年,不能平卧,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 心功能4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时不能走动,杨海玉主任仔细分析了病情,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考虑为扩张性心肌病,心脏扩大,接近正常人的2倍。如不及时治疗,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遂决定为其进行三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精心设计手术方案,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三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一次完成。术后观察林大爷心衰症状明显得到纠正。“我现在感觉非常好,没有气促,晚上睡觉也踏实了。”术后,身体各项指标已经完全正常的林大爷开心地笑了
三腔起搏器及CRTD植入术的广泛开展为治疗中重度心衰提供新的手段,减少心衰患者住院率、降低猝死率,这代表我院心血管科在心脏再同步技术(CRT)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2008年8月我院心血管科顺利通过国家PCI准入制。
在大力发展心脏介入手术以缓解心脏急症的同时,科室还运用中医药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以预防冠脉再狭窄为重点。采用益气、化痰、活血兼顾的中药治疗以加快患者康复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它可预防心脏病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或工作能力,舒缓心理压力。针对患者情况,科室制定出一系列护理计划,由最初卧床期进行活动肢体关节到限制性爬楼梯,期间凝聚了每位护理人员的辛勤付出。
2007年心血管科被评为江门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07年3月参与《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医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并成为分研究中心之一,此课题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
截止2008年12月,心血管科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包括硕士4名,编制床位30张。拥有西门子大型C臂DSA机、40导电生理记录仪和电生理检查频消融治疗仪、心电图运动平板机、心脏彩色多谱勒等先进设备。先后开展了冠脉造影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心病的封堵术、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外周血管尤其是大动脉血管介入术等多种心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治疗手段。
3年来,心血管科的业务量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年介入治疗量均达到250例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探索PCI术后更先进的治疗方法是科室目前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实现高血压社区综合治疗新模式,将心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带入社区,为预防和减少市民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科室努力的目标。
学科带头人简介:
杨海玉,男,43岁,湖北省襄樊人,1989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并被分配到湖北省老河口市人民医院,2000年从同济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分配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工作,2006年1月调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任心内科主任医师。先后担任职务有: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协会理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大学教授、美国中国心脏继续教育项目委员、广东省合理用药及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山医科大学副教授、江门市侨乡建设突击手。
从医17年,掌握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诊治,处理心血管急危重症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心脏介入治疗,如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根治术,单、双腔、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共完成心脏介入手术4000余例。
担任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期间,经常组织大家进行典型病例分析,及时总结临床经验。2007年在其建议下,医院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他做为“绿色通道”的实际执行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绿色通道”的开通要求全体介入组人员不分昼夜,一旦遇到急危重症的急性心肌梗患者,必须随时加班加点,通道开通以来已经成功挽救了70余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007年11月的一个下午,杨主任突然接到紧急电话,台山市人民医院有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因当地无法行急诊手术,要求转院。杨海玉派专人去接回该患者,只见他呼吸气促,胸部剧烈疼痛,口唇紫绀,心电图提示为急性下壁、右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已经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到达我科之后,杨主任调集了所有心脏介入手术人员早已等候,并专门从广州调集了一台主动脉球囊反搏机。杨主任认为虽然目前介入手术风险很大,但必须紧急开通梗死冠脉,挽救生命。征求家属同意后手术马上进行。冠脉造影提示心脏仅有的三条主冠脉几乎全部存在闭塞情况,此为严重的三支病变。死亡风险仍相当高。认真分析手术方案后决定分两次手术。先解决主要问题,当既在其中两个血管植入两个支架,术中患者多次发生室颤,均给予成功抢救。术毕,又给患者植入了主动脉球囊反搏,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一周以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术后患者无胸闷痛,可以下楼活动,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家属多次表示是杨主任救了他,是五邑中医院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为了使心血管科地位在五邑地区得以提升,他带领大家相继走访了台山市人民医院、杜阮医院、新会区中医院、会城医院等,并与心内科医生交流,达成共识,资源共享,让周边医院了解我们的实力。组织新技术和新项目在院报以及江门日报上刊登宣传,如先后发表《老人炒股要备好救心丸》、《艺术家侯耀文突发心肌梗死》等,提高广大群众对心脑血管病的认识和预防,推广我院心血管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鼓舞和鞭策着科室里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