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 实干成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科室发展史(病理科)
2009-07-13 00:00
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确诊疾病的摇篮
——病理科简介
王晓革
病理科承担医院的各种活检诊断及细胞学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五邑中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92年10月,当时仅有肖宁新医师一个工作人员,1994年增加一名技术员。病理诊断只限于常规HE病理检验。病理种类也只限于肛肠科的痔疮,门诊小标本等。设备简陋,只有一台显微镜及国产切片机等简易设备。
1996年从重庆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接收周伟硕士、主治医师,次年调入王晓革技师。1999年肖宁新及周伟调离医院之后,聘请了珠江医院病理科区教授、朱教授、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张教授指导工作。1999年除常规HE病理检查外,开展了细胞学检查以及少量的免疫组化标记。病理科的行政管理归属门诊部,缺乏专科人才,规章制度不完善,发展缓慢。
2002年7月从湛江中心医院引进黄经光副主任医师,2003年4月病理科成为独立科室,黄经光任主任,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开展了术中快速诊断及大量免疫组化项目,使用了病理图像分析报告系统,病理报告质量出现了飞跃性发展。接授了部分外院会诊。
目前能开展组织切片HE常规检查,多种特殊染色,50余种免疫组化标记,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术,各种细胞学检查。对各科送检病例能及时、准确无误地做出术中快速切片病理诊断(只需30分钟)及常规病理诊断。检查项目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具备医疗事故争议病例尸体解剖鉴定资格,已完成五邑地区尸检鉴定20多例。能接受外院会诊及各种病理检查。
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介绍
黄经光,男,1956年7月出生,广东信宜人,主任医师,病理科主任。现任江门市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门市医疗专家库成员。
1980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湛江中心医院病理科工作,2002年7月调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曾到广东医学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专修病理诊断及消化内科各壹年,并到广州、北京、大连、海南、新加坡等地参加过涎腺肿瘤、皮肤肿瘤、淋巴瘤、软组织肿瘤、细胞学诊断等培训班及医院管理课程的学习。有近30年的病理诊断阅历,经验丰富。曾被湛江市人民政府聘为湛江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病理组成员,担负湛江地区医疗事故尸解鉴定的主检任务。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参加过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进一步扎实了加强研究中医的基础。
重点研究肿瘤病理诊断及胃肠病的基础与临床治疗。对肿瘤病理诊断有较深造诣,对一些交界性病变亦能做出正确诊断,曾成功诊断多例胃粘膜早期癌、食道粘膜原位癌、结肠腺瘤癌变、乳腺导管内癌、宫颈原位癌等早期癌变的疑难病例,使这些病人得到了早期的有效治疗。38岁的刘女士,发现右锁骨上方有一个花生米大的小肿物,活检切片检查,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考虑来自乳腺癌转移。患者不相信,找外科医师检查乳腺也找不到病灶,便对病理诊断产生了疑问,要求复查切片,黄经光复查后确定诊断正确。患者借片到广州多家大医院会诊,诊断结果与黄主任的一致,经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效果满意。
主持的科研课题2项,获湛江市科技进步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