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 实干成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科室发展史(普外科)
2009-06-09 00:00
近十余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发展迅猛,而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科室的发展去推动。在这些科室中,一些原来比较弱小的科室,经过努力奋斗,已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先进科室甚至重点科室,一些科室维持其强盛,而一些科室不进则退,已成昨日黄花。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业务科室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医院科室的成长历程,理顺科室之间的关系,可达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促进科室内涵建设及协调发展的目的。
科室发展史之一
外科领域的基石,普通而不平凡
——普通外科
田兆仑 刘应金
普通外科是医院的基本临床科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普外科在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收治许多疑难病例 年手术量达600多台次。科室拥有美国史赛克腹腔镜及强生电刀,日本宾得胆道镜、电子结肠镜、电子胃镜及电凝器和套扎器等价值约250万元的设备。
一、发展历程
1. 起步阶段:(1965年10月—1977年8月)
自1965年10月始建立了外科,由李森任主任,有中医士6人,设病床10张。由于当时的设备条件简陋,技术水平有限,仅能开展清创缝合和体表肿瘤的手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中药内服和外敷为主要治疗手段。
2. 发展阶段:(1977年9月—1996年8月)
1977年医院手术室设备有较大改善,手术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相继开展。1979年8月外科成功抢救了因台风受伤的16名伤员,其中5名重伤员。1979年12月首次独立施行了腹部外伤的剖腹探查术。1984年开展了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自此该科可以独立完成普外科Ⅱ一Ⅲ类手术和部分Ⅰ类手术。
1986年普外科设在外一区,设床位32张,有医生8名,其中主治医师4名,周炳坤任主任。1987年12月购置了纤维胃镜和纤维结肠镜,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水平,胃肠道手术大幅度增加,床位一度增加到50张,是全院住院病人最多的科室。相继开展了肝、胆、胃、脾、胰、小肠及结直肠癌手术,甲状腺手术亦已为绝大多数医生所掌握。
截止至1996年8月普外科共有医生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有3名医生先后到省级医院进修。
3. 壮大阶段:(1996年8月—2002年2月)
1996年8月医院搬迁新址,普外科设病床32张,刘应金任科主任。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普及了Ⅱ一Ⅲ类手术,而且手术越来越规范。在刘应金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大家相继开展了各专科Ⅰ类手术,如甲状腺癌根治术、肝叶切除术等。采用量化计算法治疗甲亢,无复发、无手术并发症。由于手术水平的提高,甲状腺手术不放引流121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疤痕增生,切口隐蔽,美容效果满意。对于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肝肠吻合、放置引流管,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结石残留者用胆道镜取石。
梁先生因患右侧肝内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多年,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后辗转来到五邑中医院普外科,行右侧肝内胆管切开取石,空肠与肝内胆管吻合术。胆总管内放置引流管,经过右肝管从肝面引出体外,术后经引流管冲洗,口服排石中药。一个月后造影提示肝内胆管仍有少许结石残留,经引流管腔道用胆道镜取石,顽固性结石得已痊愈。
在甲状腺、乳腺外科方面,开展了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瘤切除术、保留乳头乳腺癌根治术等。因手术复发率低 ,疗效佳,深受患者欢迎。
在胃肠外科方面,开展了直肠癌低位切除、吻合器吻合、保留肛门,大大提高了结直肠癌病人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减少了局部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该科的特色之一。充分利用中药作用机理,对术后病人应用加味大承气汤,护士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调节止痛泵止痛药物的用量,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动,缩短胃排空时间,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应用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高龄疝气;应用尿通合剂,治疗术后尿潴留;应用祛瘀散结膏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应用消肿止痛膏治疗痈疮;应用生肌止痛膏治疗褥疮、小腿慢性溃疡;应用四逆汤治疗胆囊炎;应用黄土汤治疗消化道出血;应用莪术油等经药泵灌注治疗大肠癌、肝癌。诸如这些中医药疗法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此期间,科室医生分批轮流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权威医院培训进修。
4. 新时机的机遇与挑战(2002年3月—现在)
面对微创外科的兴起,科室人员更新观念,紧跟外科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于2002年3月购置了腹腔镜和胆道镜,选派2名医生进修腹腔镜技术,学成回院后立即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术。2003年2月开展了江门地区首例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随后相继开展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脾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成人疝应用自制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科室人员不断向高难度手术挑战,开展了许多新手术,新项目。
2004年—2007年聘请原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同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马佛根指导科室业务工作。在马教授的指导下,科室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更加规范,手术范围和难度越来越大,手术的并发症越来越少。
2007年2月收治了一名腹膜后直径约30cm肿瘤的病人。该病人左肾已被推移至左髂部,上腹部脏器受压。在马教授指导下,手术腹膜外入路,避开大血管及胰腺,一个多小时后一个重约3.5公斤的腹膜后大肿瘤被完整摘除,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其为较少见的副节瘤。经护士们的精心护理,术后10天患者痊愈出院。
38岁的罗先生由于严重外伤导致闭合性腹部损伤,双肺创伤性湿肺,右侧第5-9肋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右股骨骨折、颅底骨折,重度失血性休克。送来五邑中医院普外科后,立即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严重胃破裂、肝右叶破裂、肝门撕裂、胆囊高度肿胀、腹腔内出血4000ml以上。行肝、胃修补和胆囊切除术,骨科股骨内固定、锁骨外固定和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引流同时进行。由于及时手术,各科通力合作,抢救终于成功。
余伯年愈古稀,患胰头癌,肿瘤已经周围浸润,若不及时施行手术,病人生命岌岌可危。科室医生经过反复讨论,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对其施行了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除+胰头切除+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切开取栓+部分空肠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护,余伯康复出院,临行前老泪横流,感恩不尽。
在腹腔镜外科方面,开展了腹腔镜手术 10 余种、数百余例,在许多领域达到市内先进水平。以其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
在肝胆胰脾外科方面,开展了肝癌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急性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综合治疗、胰头癌壶腹部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科室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内涵,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2007年荣获医院医疗安全先进奖。
科室重视基础和临床专科专病的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方向为:
(1)基础医学的研究:①外科营养方面:肠内营养规范化;对特殊营养物质的研究;对癌症和肝叶切除等特殊病人的营养支持的深入研究;②抗生素方面:对抗生素围手术期合理应用的研究;抗生素应用对人体毒性和副作用的研究③对致炎因子和致痛因子和氧自由基等方面的研究。
(2)肝胆胰脾外科:①肝脏外科:进一步探索中西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结石成因及肝胆结石治疗方法的优选和改进;腹腔镜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的进一步研究。肝癌的研究:特殊部位肝切除的研究;如肝尾叶切除、中央区肿瘤的肝切除术、小肝癌及复发性肝癌的外科综合治疗的研究、肝癌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②门脉高压症外科: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系统化个体化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及综合治疗。③胰腺外科:对胰腺炎影像学诊断判断病情程度,选择手术时机及判断预后的研究;④脾脏外科:对腹腔镜脾切除的研究;对青少年脾外伤脾修补、大网膜脾片移植的研究;
(3)胃肠外科:①胃癌: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及对全身营养的影响的研究。②小肠外科:粘连性肠梗阻的诊疗;对小肠全切除和次全切除EN和PN及长期高价营养引起的淤积性黄胆和PN并发症的研究;
截至2008年底,科室人员共2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初级职称分别为3人、 2人;护理人员11人。
二、 教学与人才培养
普外科每年带教大中专实习生100-150人,共带进修生20多名。培养年轻医生成为业务骨干4人。
三、学科带头人介绍:
刘应金 男,59岁,广东南海人,副主任医师,普外科负责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1978年毕业于广西桂林医学院医疗专业,分配到广西河池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工作,1996年11月调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曾任普外科主任,恩平分院副院长。曾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进修,师从于全国知名肝癌专家沈康年教授。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操作技能。擅长腹部肿瘤,如肝癌、胃癌、乳腺癌及肠癌,复杂性肝胆结石,甲亢等手术。先后有9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主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已通过成果鉴定。
普外科是外科领域的基石,普外医护人员将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以报答广大患者的厚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