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中医院发展概况(十三)
2005-02-07 00:00
一九九七年1月,为不断完善临床科室设置,为五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医院开设了肝病肿瘤病区,开设病床30张。8月,开设普外科病区,设病床30张。10月,开设产科病区,设病床10张。1月,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先生捐资600万元支持我院门诊大楼建设。2月,免去曾盛良副院长、冯自铭党支部副书记职务,享受正科级调研员职务。3月,根据江卫[1997]24号文件批复,我院骨伤科、痔瘘科、风湿病科为重点专科。4月,江门市人民政府聘任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先生为五邑中医院名誉院长。5月,医院以总分949.4分的成绩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随着医院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6月,根据江卫委[1997]16号《关于中共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第一届委员会选举结果的批复》,同意梁伯进、苏海权、周思宪、黄嫦娥、李宇明五位同志为五邑中医院第一届党委会委员;梁伯进任中共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委员会书记。苏海权、谭瑞琼、黄嫦娥三位同志为中共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苏海权同志任中共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7月,撤销原党总支办,设立党委办公室。7月,针对第四门诊就诊病人减少,业务收入差,决定撤销第四门诊。8月,医院通过了全国示范中医院评审团评审,荣获“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称号。10月,通过教学医院评审,荣获“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称号。年底在册人数为585人。全年门诊人次409738人,住院人次3772人,全年业务收入43687097.22元。
一九九八年1月,我院通过了市物价评审,荣获“江门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称号。3月,李宇明任党委副书记,曾小平任副院长,周思宪任副院长顾问,免去其副院长职务。同月,在对口支援基层建设单位工作中,医院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对口支援基层建设先进单位”。9月,医院被省卫生厅评为“百家文明医院”称号。同月,医院风湿病头痛病专科被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中医风湿病治疗中心建设单位。10月, 被江门市委、市政府授予“江门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同月,以杨益等为负责人的《“驳骨丸”促进骨折的研究》的科研成果获市卫生局二等奖、省中医局三等奖。12月,免去谭国恒院长职务,同月,为不断完善机构设置,加强对医院各项工作的监督,成立医院审计科。年底在册人数为628人。全年门诊人次447212人,住院人次5170人,全年业务收入55519295.79元。
一九九九年2月,谭国恒被聘任为院长顾问。3月,梁伯进任院长,6月,医院开设儿科病区,开设病床10张,由钟秀珍任副主任,陈春园任副护士长。8月,免去曾小平副院长职务。同月,对新开设乳腺病专科、远程会诊中心、国医堂、对外交流服务技术中心揭幕,市委副市记赵善祥、市委常委王署星、市卫生局局长石锦钊等市局领导参加揭幕仪式。同月,妇科、产科合并,称妇产科。9月,以杜发斌等为负责人的《胃乐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成果获市卫生局一等奖、市科委二等奖。设备购置方面配置:购买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ED椎间盘镜等大型设备。年底在册人数为632人。全年门诊人次454261人,住院人次6602人,全年业务收入63976786.53元。
二零零零年3月,召开了中层干部聘任大会,任命了一批新的中层干部,任期一年。4月,原肝病肿瘤区改称内一区、风湿病头痛病区改称内二区(含神经内科),原内一区改称内三区,原内二区改称内四区。同时,任命董彦为大外科主任,伍劲华为大内科主任,戚孔屏为大外科护长,区惠清为大内科护长。同月,增设骨关节科,开设病床35张,由陈述祥任副主任,梁月妹任护士长。同时,为加强医院网络管理,提高全院电脑化管理,成立了医院电脑中心。9月,紫茶路永利街5号的第二门诊1至3层全部移交给市保健院。第二门诊部暂停开诊。10月,医院主动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市卫生系统中就卫生清洁、洗衣房、食堂委托管理,向社会实行公开、公平、公正招标,使后勤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全年门诊人次527926人,住院人次8552人,全年业务收入82401736.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