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助力,让孩子健康又活力满满!

2025-02-19 13:05

雨水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但气温波动依然较大,且空气湿度增加。此时,儿童的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儿科李梅主任中医师和黄凤蝶主治中医师两位医生顺应当下雨水节气,来为大家讲解适合儿童的中医调理方法,希望能够助力更多儿童健康成长!


一、时刻注重脾胃调理


1


饮食调理


健脾祛湿:雨水后湿气较重,可适当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山药、冬瓜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减轻湿气对身体的影响。


适当清淡饮食: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蔬菜等,帮助脾胃恢复。例如,可以煮一些赤小豆薏苡仁粥,既能健脾祛湿,又容易消化。


少酸增甘:少吃酸味,酸入肝,春季肝气本就偏旺,过量酸味(柠檬等)可能加重肝火,引发烦躁、睡眠不安;若无积食情况下可多吃甘味,甘味入脾,可补益脾胃,如山药、红枣、小米、南瓜、莲子等。


食疗方


山楂麦芽水:


山楂、麦芽煮水,帮助消食化积。


山药粥:


山药健脾养胃,适合脾胃虚弱的儿童。


2


中医特色疗法


1)挑刺四缝穴

     李梅表示,中医调理脾胃不是一味地健脾,这是一个误区,首先要判断孩子有无积食,若有则需先消食导滞,再健脾补肾养心等,这样孩子的身体健康才会良性发展。



针刺四缝穴适用于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厌食、小儿腹泻、小儿咳嗽、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此外,针刺四缝穴对促进胃蛋白酶活动,增强胃液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小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的含量等方面有帮助。


(2)小儿推拿


 黄凤蝶介绍,中医推拿对儿童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



揉板门:


找到位于手掌大鱼际的中央肌肉隆起即板门穴,用拇指指腹按揉调理脾胃。  


补脾经 :


从拇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帮助健脾。


摩腹 :


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


按揉足三里:


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


捏脊:


从尾椎到颈椎轻轻捏脊,增强体质。



李梅提醒广大家长朋友,


小儿推拿建议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3


中药调理

李梅 表示,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积食、消化不良、感冒等症状,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一些中药调理。雨水节气可适当选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藿香、佩兰、芡实、白扁豆等。




4


儿童膏方及外治等调理

黄凤蝶 介绍,对于需要调理但内服中药、推拿等不配合的孩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儿科开展了其他调理项目,如中药膏方(小儿健脾消积膏、小儿健脾清肺膏、小儿开胃助长膏)、小儿沐足方(小儿助长方、益气养胃方)、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



二、作息调理


规律作息:雨水节气天气变化较大,作息不规律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应尽快恢复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抵抗力。建议晚上9时前入睡,早上7时前起床,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促长高。 


适度运动: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和代谢。雨水节气可选择一些适合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避免淋雨受凉。


三、预防感冒


雨水后气温变化较大,儿童容易感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


保暖: 适度“春捂,护阳气”。重点保护颈背(大椎穴)和腹部,避免受凉引发感冒、腹泻。穿衣以“手脚温暖、背部无汗”为宜,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内衣。


泡脚:可用温水泡脚,加入艾叶或生姜,帮助驱寒。


四、心理调理


肝主情志,儿童易因肝气不舒出现哭闹、发脾气。家长需耐心疏导,避免过度训斥。可通过亲子游戏、踏青等疏解情绪,睡前可按摩“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平肝降火。



总之,春季作为万物生长的季节,正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调理孩子的身体,促进其健康成长。


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

更加茁壮、充满活力



指导医生及便民服务链接


邓丽群

邓丽群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梅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

黄凤蝶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



供稿:儿科 李梅 黄凤蝶

初审:儿科 邓丽群

编审(二级):宣传统战科 刘森

审发(三级):宣传统战科 余敏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