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养生正当时,疏肝健脾迎春光

2025-02-18 13:2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气温渐升、冰雪消融、降水增多。大地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然而,雨水时节虽已入春,但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人体皮肤腠理逐渐疏松,抵抗力减弱。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崔威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此时养生应以疏肝健脾、防寒保暖为重点,顺应自然,调养身心。


【穿衣】



下厚上薄,防风寒于未然


冬去春来,寒气渐退,阳气始升,但人体的调节功能往往跟不上天气变化。

古人总结出“春捂”的智慧,强调“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相协调。

现代医学也表明,人体下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易受寒邪侵袭。因此,春天穿衣应遵循“下厚上薄”,如厚裤子配薄外套,既能保暖又能轻便舒适。





【起居】



劳逸结合,顺应春日节奏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雨水时节,人们容易困倦,但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健康。此时应调整作息,早起不赖床,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自我修复和免疫力提升。


适当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让人心情愉悦,更好地迎接春日美好。




叁    

【情志】



愉悦心情,调畅肝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甚至导致心神不安,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疾病的人影响较大。


春季肝气旺盛,怒气易伤肝,因此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志抑郁和急躁是关键。


可通过听音乐、读书、绘画等方式陶冶性情,舒缓压力,也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调节情绪,达到身心合一。




肆    

【运动】



适量为宜,顺应阳气升发


春季阳气升发,运动应以适量为主,避免过度或不足。


八段锦是春季理想的养生功法,动作简单易学,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对于久坐不动或低头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做些伸展运动,可缓解疲劳,预防颈椎病、腰椎病。


此外,户外运动如慢跑、登山、放风筝等,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亲近自然,感受春日美好。




伍    

【饮食】



省酸增甘,健脾养肝  


春季阳气升发,应养阳护肝,但肝旺易伤脾,因此饮食需兼顾健脾。


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雨水时节,饮食应减少酸味,增加辛味和甘味,如香椿、韭菜、小茴香、淮山、萝卜、马蹄、甘蔗等,这些食物既能健脾胃,又能帮助身体适应春季气候变化。


【养生膳食】—


香椿炒鸡蛋


香椿是春季特有的食材,早春香椿无丝,小芽脆嫩,香味浓郁。


从中医食疗角度看,香椿有健脾开胃、利尿解毒的功效,适合食欲不振、四肢肿痛、不思饮食的人群。推荐一道简单又美味的食谱——香椿炒鸡蛋。做法如下:


·材料:


新鲜香椿100克,鸡蛋6个,食盐、料酒、植物油适量。

·做法:


1. 香椿洗净,用开水烫后捞出切碎。


2. 鸡蛋打入碗中,加入香椿搅匀。


3. 炒锅注油烧热,倒入鸡蛋糊,加盐、料酒,翻炒至嫩熟,淋少许熟油即可。


这道香椿炒鸡蛋嫩滑可口,老少皆宜,还能健脾养肝,是适合雨水节气全家共享的美味佳肴。




陆   

【保健】



艾灸足三里,健脾强身 


艾灸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通过艾草的温热刺激和药效作用,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


雨水时节,艾灸足三里穴,可健脾养胃、温中散寒、解痛止吐、促进食欲。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约四横指处,胫骨前嵴外侧凹陷中。


每天艾灸15-20分钟,能增强脾胃功能,提升免疫力,还能改善失眠,帮助我们享受春日的优质睡眠。





雨水时节,

是大自然赋予的养生契机。

愿大家在这个雨水时节,

拥抱健康,

迎接春日的无限生机!



指导医生及便民服务链接


崔威

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林嘉怡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治中医师


供稿:治未病科 林嘉怡

初审:治未病科 崔威

摄影:治未病科 林嘉怡

编审(二级):宣传统战科 刘森

审发(三级):宣传统战科 余敏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