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话本草:当蛇邂逅中医药,会碰撞出啥火花?
2025-02-08 12:01
当蛇邂逅中医药
会碰撞出啥火花?
中药的来源并非仅局限于植物,动物同样是其重要来源之一。据2020版《中国药典》所记载,动物类中药多达415种。
在这众多的动物药中
“蛇”尤为独特
它不仅是动物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在传统医药领域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适逢蛇年,小编邀请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药学部负责人谭娥玉,来为大家“蛇年话本草”讲讲蛇与中药的邂逅!
谭娥玉介绍
蛇这种让人略感恐惧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生灵,与中医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源远流长的联系。《山海经》中有蛇类治病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详述了以蛇为药的内容及各部位治病成效。从古至今,蛇在中医药的应用犹如一条隐秘而深邃的脉络,贯穿于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中药里的“蛇家族”
蛇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症。以下三种是常作为药用的蛇:
【金钱白花蛇】
为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属于广东特色中药,为粤十味之一,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经。主产于广东潮汕地区及五华、梅县等地,于夏、秋二季捉取出生7-10天幼蛇,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后制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野生的蕲蛇是 <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不得随意捕捉,更不能入药或作其他用途。文中所提及的蛇均为供药用的养殖蛇。
“蛇”浑身是宝
谭娥玉表示除了蛇体,蛇蜕和蛇胆亦可供药用,蛇真所谓浑身是宝!
蛇蜕 为多种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其味咸、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及皮肤瘙痒等症。
蛇胆 通常指眼镜蛇科眼镜蛇属动物的胆囊,味苦、微甘,寒,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镇惊、化痰止咳、凉肝明目、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惊痫,痰热咳嗽,痔疮肿痛及目赤等症。
蛇类药材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谭娥玉表示酒制为蛇最常用的炮制方法,如蕲蛇常采用酒制,以增强其祛风通络的功效。
酒制后的蕲蛇在治疗风湿痹痛等方面效果更佳,因为酒本身具有温通经络、活血散寒的作用,与蕲蛇的药性相辅相成。
另外,根据不同的蛇类药材和临床需求,还会采用其他的炮制方法,如炒制、炙制等,以改变或增强药材的某些性能,使其更符合治疗疾病的要求。
延伸阅读
本内容仅用于公益宣传目的,如涉及任何侵权情形,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可见,蛇与医药的渊源深远且紧密交织。蛇类药的广泛运用,炮制工艺的独特性以及蛇在文化层面的深刻意蕴,无不彰显了蛇在医药领域中的显赫地位。
值此蛇年之际
愿诸位如蛇蜕变
重焕生机,智慧满溢
供稿(初审):药学部 谭娥玉
摄影:药学部 李绮婷
编审(二级):宣传统战科 刘森
审发(三级):宣传统战科 余敏贞
部分文字内容参考书籍:
《中国药典》、《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华本草》、《广西药用动物》、《中药大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