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闲聊时,不少人都会笑话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
还真的有这种可能性。平日非常壮健且只有56岁的陈先生与朋友一起早茶时突然晕厥,被紧急送入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抢救。
接诊的该院急诊科主任何明亮说,陈先生送来时已呈深昏迷状态,大动脉搏动测不出,考虑为心脏骤停。急诊科专家团队按程序立即为陈先生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并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针、阿托品等紧急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经过10分钟的紧张施救,陈先生慢慢恢复自主心律,并立即转至重症医学科(ICU)实施进一步救治。
该院ICU主任伍方红立即率领专家团队投入到争分夺秒的抢救中。伍方红主任说,由于患者转入时已呈深昏迷状,造成严重脑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其损伤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不可挽救。
时间就是生命,怀着“只有一丝希望决不放弃”的救人信念,伍方红主任对专家团队有序地下达着一项项指令:冰帽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保证灌注、维持内环境稳定......随着相关指令的一步步到位,患者生命体征渐趋稳定,目前仍在ICU继续治疗中。
参与现场救治的市五邑中医院ICU医生许得泽说,现实生活中许多心搏骤停的患者就没有陈先生那么“幸运”能及时抢救过来。他介绍说,近几年因疲劳过度、运动过量发生猝死现象越来越多,媒体时时有报道。例如在百度上搜索“猝死”有13,400,000条信息,搜索“猝死抢救成功”只有345,000条信息,搜索“心肺复苏,猝死抢救成功”只有16,000条信息,可见正确的急救知识技能对心搏骤停的患者生命保障有多重要。
心搏骤停的严重度“以秒计算生命”
许得泽医生介绍说,心搏骤停的救治效果如何,以秒为单位计算,如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大脑缺氧4-6分钟,可能脑死亡。
什么是“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意义
许得泽医生介绍说,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即是:<4分钟,有一半人被救治;4――6分钟 10%被救治;>6分钟 ,4%被救活;>10分钟, 只有0.09%被救活。正所谓“复苏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
许得泽医生提醒说,抢救其实就是抢时间。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除了心肺复苏外,专业的急救技术还有呼叫、除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这些听起来非常专业的医学名词,但学会之后却能千钧一发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