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 科室动态

首页>科室介绍>其他>治未病科>科室动态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雨水颇多,暑热与湿重并行。


  烈日炎炎,人处于“蒸煮模式”当中,该如何防暑降温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邹玉婵医师将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给市民朋友支招,让您舒舒服服过大暑!



夏天,有人认为穿得清透凉爽就够了,其实打赤膊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而且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此,建议当气温高于体温时,可穿一些浅色的薄长衣、长裤,阻隔日光,利于防暑。



大热的天气动则汗出,随汗排出的除水分和盐外,还有微量元素钾。如果体内缺钾,往往会使人感到倦怠无力,同时会出现代谢紊乱、心率失常和肌肉无力等。因此,大暑里的日常饮食中除了需要补充水分和盐,还需要补充钾元素,推荐的食物如下:

水果类:西瓜,但是西瓜不能多吃,容易伤脾胃;荔枝、苹果、哈密瓜等。

蔬菜及鱼肉:大豆、油菜、芹菜、菠菜、苦瓜、海带、山药、紫菜、莲藕、木耳、西红柿、牛奶、鸡肉、鸭肉、鲤鱼等。

汤粥类:绿豆汤、莲子百合汤、麦冬瘦肉汤、淡盐水、荷叶莲子粥、酸梅汤、菊花茶、大麦茶等。


药膳推荐

薏苡砂仁赤豆瘦肉汤: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砂仁3克,猪瘦肉350克。将猪瘦肉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加入洗净的薏苡仁、赤小豆,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加入砂仁,再煮10分钟,调入精盐即成。具有化湿利湿、清热消暑的功效。

化湿粥:陈皮6克,荷叶10克(鲜荷叶1张),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陈皮研末备用。荷叶洗净切碎,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煎15分钟,去渣留汗。将粳米、薏苡仁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药汁,再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粳米及薏苡仁熟烂,将陈皮末加入粥用,再煮5分钟,调入精盐即可食用。有清热健脾消暑的功效。

麦冬酸枣茶:食材:麦冬5克,酸枣仁5克;做法:沸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宁心安神的功效。

此外,在饮食方面还需注意的是,避免大量喝冷饮,夏季喝冷饮只能解一时之暑,但是不能长期的解热、解渴,而且冷饮不能食用过多,不然会导致肠胃温度下降,从而引起不规律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居住的房子里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空气中水分会积压在地板上,若直接睡地板湿气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所谓“小暑大暑,晒死老鼠”,高温高紫外线会成为你夏季的劲敌。如果不涂防晒霜,紫外线可穿过云层,晒伤皮肤,让人感到灼热,即使阴天也应涂抹防晒指数至少为30的防晒霜。减少白天户外活动时间,外出打伞、戴帽、戴太阳镜等,避免强光灼伤眼睛和皮肤。

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适当锻炼,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出汗为度,可选择散步、练习静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


  在大暑期间,除了以上日常生活的妙招,中医疗法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


天灸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而大暑正是处于中伏前后,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作用,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对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质虚弱易感冒者,及一些体质虚寒性胃病、风湿、慢性肠胃炎、腹泻、痛经,各种颈肩腰腿痛等是最佳治疗时机。




艾灸

  长夏养阳明,足太阴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此时艾灸以调养脾胃为主,灸足太阴、阳明经穴可健脾祛湿,益气固脱,防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白带、月经过多等妇科疾病以及慢性虚劳综合征。




刮痧

  对于夏季心火旺,湿气重的您,不防试一下刮痧疗法,它是古老神奇而又简便的中医特色疗法,小小刮痧板在身体的特定经络与穴位上一刮,湿气与火毒尽去,降心肝之火,祛体内湿气,非常有效。




穴位点按

  人体有三大健脾祛湿要穴——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穴,平时经常点按,对健脾祛湿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易取穴:在足三里处取穴的时候可以将除了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一起放在膝眼下,然后在四指的边缘再量一横指就是人体的足三里穴位的所在之地。


  功效:每天点按该穴(双侧)各2分钟,可调理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阴陵泉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简易取穴: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


  功效:从三阴交穴向上推按至阴陵泉穴,反复推,找最痛点(即淤堵部位)点按,如果不疼了,就是打通了,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排出。具有健脾祛湿、通利三焦的作用。




丰隆穴

  定位:位于外膝盖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简易取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功效:点按该穴(双侧)各3分钟,可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膏方

  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等综合作用的中药内服制剂,服用方便,小小膏方,却有着大奥秘,对于慢性病的调理,有着很好的疗效。江门市名中医治未病科任小红主任针对广东地区的气候与人群的体质,所调配的养心安神膏,对于在夏季养心安神具有很好的作用。




专科链接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成立于2009年12月,是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试点单位之一,是江门五邑地区中医治未病的最高平台。治未病科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中心、成人及儿童健康调养中心、中医传统疗法中心三大重要组成部分。

  治未病科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健康、亚健康、病前状态、慢性病及愈后康复等人群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调养咨询、健康管理、中医传统疗法干预等服务项目。

  积极开展无痛蜂疗、膏方、雷火龙灸、中医美容、小儿推拿、各种特色针灸、平衡火罐、砭石疗法、刮痧、拔罐、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火针、壮医药线点灸及棍针推拿等特色项目。针对各种慢性病和治未病三大阶段9大体质开展中医传统疗法干预治疗和综合调养,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



专家推荐

任小红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主任中医师,江门市名中医,善于运用中医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天人相应、五运六气理论进行中医体质辨证、健康调养、美容养生;擅长中医中药、蜂疗、灸疗、放血、针灸、膏方等治疗疲劳综合征、过敏性鼻炎、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盆腔炎、不孕不育、心悸失眠、头痛、湿疹、荨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痤疮、黄褐斑、脱发、咳嗽、感冒、哮喘等。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8号楼1楼治未病科103室


作者介绍

邹玉婵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中医师,临床上注重在继承中创新,突出中医特色,擅长运用小儿推拿、浮针、头皮针、腹针、温针灸、麦粒灸、穴位埋线、刺络放血、雷火灸、膏方等中医特色疗法针对“治未病”体质辨识后开展传统疗法治疗和综合调养。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肥胖症、眩晕、失眠、头痛;妇女月经不调、产后康复;小儿腹泻、便秘、感冒、鼻炎等临床常见疾病,以及对成人的亚健康状态的养生保健、调摄防护有较广泛的研究。

  联系电话:18826415534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8号楼1楼治未病科106室



文章来源:治未病科 作者:邹玉婵

图片提供:邹玉婵 编辑整理:宣教科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医院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华园东路30号

客服热线:0750-3685151(上班时间)

医院总机:0750-3509898 转各科

预约挂号:0750-3685151、12580或114

官方网站:http://www.51ht.com

公共交通:7路车、20路车、32路车、43路车、52路车、113路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662580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