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 科室动态

首页>科室介绍>其他>儿科>科室动态

   李女士的小孩名叫君君,今天4岁了,活泼可爱,特别讨人喜欢。上周末君君因高烧不退不得不在市五邑中医院儿科住院治疗了几天。

  病愈出院后几天,李女士再度带着孩子来到市五邑中医院儿科复诊,反映孩子无发烧了,但连日来食欲不振、腹胀、汗多、睡眠不安稳等,接诊的儿科叶永青中医师说:“从中医角度来说,孩子有可能是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叶永青中医师介绍说:“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孟仲法主任医师在1982年首次提出。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失调(例如泄泻,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或大便难解)、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肢倦乏力、腹胀、轻度浮肿、轻度贫血、口流清涎、睡时露睛或多汗等症状。

  叶永青中医师介绍说:“这些情况在儿童成长阶段较为常见,对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影响很大。西医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或制霉菌素及其他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通过健脾和胃,扶正祛邪,促使孩子体质的提高。

  中医儿科专家孟仲法主任医师通过数千名患儿治疗经验积累,提出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首推小儿推拿法。减少药品副作用给孩子带来健康危害的同时,家长还可随时随地掌握方法,为孩子治疗。

  叶永青中医师介绍说:经过数年的治疗体会,选取脾经、腹、脐、脊柱等小儿推拿特定穴为孩子进行小儿推拿治疗脾虚证,的确能调畅气机、扶脾健运,免除小儿服药之苦并能顾护脾胃之气。

  叶永青中医师介绍说:小儿推拿操作均以滑石粉为介质。

  取穴:脾经、板门、三关、耳尖、腹、足三里、脊

  1 补脾经

  握住患儿左手,将患儿左手拇指屈曲,循拇指挠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约3分钟,如图所示:

  推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增食欲、化痰涎,补后天之本之功效。

 

 

  2 补大肠

  握住患儿左手,沿患儿左手食指挠侧边缘,由指尖直推向虎口,约2分钟,如图所示:

  补大肠经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3 揉板门

  握住患儿左手,用拇指端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约3分钟,如图所示:

  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

 

 

  4 推三关

  握住患儿左手,用右手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沿患儿前臂挠侧自腕推向肘,约3分钟,如图所示:

  三关穴性温热,推之能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可用于一切虚寒病证。

 

 

  5 摩腹

  用掌或四指在小儿脐周摩腹,顺时针约2分钟,逆时针约2分钟,如图所示:

  摩腹可使胃肠及腹部的肌肉强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使胃肠的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从而改善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6 提耳尖

  用双手食中两指第二掌指关节夹住患儿双耳,向上提约10次,如图所示:

  提耳尖有消食,治痰气,除虚退热等功效。

 

 

  7 按揉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握住患儿小腿,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小腿胫骨旁开1寸,外膝眼下3寸处按揉,约1分钟,如图所示:

  按揉足三里有益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

 

 

  8 捏脊

  患儿取俯卧位,背部裸露,用拇指螺纹面顶住患儿脊背皮肤,食、中二指前按,或医生半握拳,两食指屈曲,以食指挠侧缘顶住患儿脊背皮肤,两拇指前按,前后指合力拿起皮肤,前指向后退,后指向前推,作翻转动作,两手交替向前移动,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由下向上随捏、随按、随拿、随推、随捻、随提、随放,一直捏到大椎穴处为一遍,如此捏六遍。从第三遍始用“捏三提一”法,捏三下,向上提一下,如图所示:

  捏脊疗法可以使全身气血条达,脏腑调和,经络疏通,疾病得愈。

 

 

  叶永青中医师提醒家长们,动作要领一是手法操作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二是捏脊时要沿直线捏,不要歪斜,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治疗以每日推拿一次,连续7天为适宜。

  此外,捏脊时有下面三个注意事项:

  (1) 两手接替时要连贯,在没有衔接前不可松手;

  (2) 要用指腹捻动,不可用指端;

  (3) 捏拿的皮肤不宜太少,太少不易捻动,且易引起患儿疼痛。

  叶永青中医师提醒说:“孩子一旦出现症状应引起重视,积极干预,及时调治。否则孩子长期食欲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心理健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662475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