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血液系统疾病易于反复,迁延难愈,往往需长期服用某种特定药物。如果您是一位血液病患者,你长期服用哪一种药物呢?知道有什么作用和副作用吗?现在,小编就来告诉你几种常用血液科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让你对每天吃的药做到心中有数,不再含糊。
环孢素胶囊: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时候也用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的疾病用药剂量不一样。长期口服可有牙龈增生,免疫力低下,肝肾功能损伤,高血压,多毛,手震等情况。且各种不良反应大多与使用剂量过大相关。服用该药需定期检测血药浓度,使其能起到免疫抑制作用而不至于有严重不良反应。
雄激素(十一酸睾酮、司坦咗醇等):可刺激造血,常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服用引起肝肾功能损伤、男性化征(如多毛、痤疮等)、性欲增强或减退等等。
铁剂(右旋糖酐铁、益源生、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服用该药可引起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便秘。服用该药可与维生素C同服利于铁剂吸收,而之,若与浓茶、咖啡等同服可影响药物疗效。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泼尼松等):该药应用广泛,常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疾病、白血病(淋系)、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易于引起血压血糖升高,骨质疏松,消化道症状,身体浮肿,月经紊乱,痤疮,满月脸,激素纹饮食增多,免疫力低下出现感染等,有的尚可影响睡眠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因此,该药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长期服药患者需逐渐减量使用。
羟基脲:是一种降血液细胞的药物,常用于血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该药引起骨髓抑制使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调整用量,必要时要配合别嘌醇、碳酸氢钠使用,尤其长期盲目使用可引起血细胞极度减低而导致发烧感染、贫血、出血。长期使用还可有诱变、致畸、致癌的可能。
是药都有三分毒,看到药物有这么多副作用可不要因此随意停药,需在血液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适量使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