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中医称为“痫证”、“痫病”,俗称“羊痫风”。 痫症的形成,大多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而尤以痰浊最为重要。中医依据古代医学典籍,让癫痫病有了更明确的分类。通过归纳有下面几种:
(1)分为阴痫、阳痫或者实证、虚证两类。这种分法实际上是继承了传统中医的阴阳两分法。
(2)把癫痫分成风痫、惊痫、痰痫、食痫、热痫、瘀痫、虚痫、虫痫等类,是根据病因来分类的。上述几类,散见于医籍中,古代医家已有论述,只是未加系统概括。现代医家经过加工整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体系,这其中有医家独到的见解,但总体上说来还是对古代医学思想的继承。
(3)把癫痫分为肝风痰浊、肝火痰热、肝肾阴虚、脾胃虚弱四类。这种分法,从肝、脾、肾三脏立论,体现了当前中医对癫痫病病因的基本看法。
中医药对癫痫病的治疗,发作期以开窍醒神为主,恢复期和休止期以驱邪补虚为主。驱邪宜以豁痰熄风、开窍定痫法为主;补虚宜以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之法为主。中医药治疗癫痫病的方法丰富多样,灵活多变,有药物、针灸、推拿、心理治疗、饮食调理等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有中药复方辩证治疗、辨病辩证结合使用中成药治疗、针灸疗法。
中医药治疗癫痫应注意的问题:
癫痫总的治疗法则是消除病因,平降逆气,稳定脑神以控制发作,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以巩固疗效。由于癫痫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所以在临床上应注意以下方面:
⑴标本兼顾:癫痫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如发作期和休止期,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治痫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治则。初起和发作之时,邪气有余,当以治标为要。癫痫日久和在休止期,应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还应辨别病邪轻重缓急,或以熄风清热化痰为要重,或以活血平肝,滋补肝肾为重。至于痫病日久正气亏乏,虚象明显者,则应以培元扶正为主。在治疗手段方面,不仅要重视药物的系统治疗,有时还应结合中西医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⑵中西互参:由于不同的癫痫其临床表现有可能大不相同,在中医辨证治疗时,应在确立病名的基础上,辨出病性、病位、病势和病机转化。同时要结合西医诊断和分类。中医依据症状诊断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分不清癫痫病的证候特征,把类似癫痫病的一些疾患定为癫痫病,不但会对患者和家属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而且其治疗和预后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⑶治宜从早:早期治疗是临床治疗癫痫非常重要的环节。只要诊断为癫痫病就要马上用药。即使一时尚不能确诊的抽搐病人,也要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及时处理,坚持治疗,千万不要延误。
⑷正确用药: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选择确有疗效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方药是有效治疗癫痫的第一步。现在不少治疗癫痫的方剂中使用了含汞、铅或巴豆等有毒中药,千万注意勿过量或长期服用。需要长期服药者,一定要将有毒之品去掉。特别是小孩尤其如此。一般初期或病重者可用汤剂,长期服用则以片、散、丸、丹为宜。用药宜简不宜繁,不要多种方药混治。如果已经加用抗癫痫西药,一定不能骤减、骤停,这是必须遵循的治疗原则。
⑸长期治疗:癫痫是难治疾患,所以务必坚持长期治疗。一般来说,3年不复发则可开始减药,直至停药。若遇特殊情况,如青春发育期、月经初潮期,还需延长用药时间。
⑹医患结合:让患者及其亲属了解癫痫方面的医学知识,使患者懂得癫痫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治疗目的归根结底在于使患者生活得正常些、愉快些,而不是单纯地控制发作,以取得他们的合作,坚持长期、规律性给患者服药, 这是取得中医药治疗癫痫疗效的重要前提。对于懂事的儿童,要耐心作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坚定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同时需要家属掌握相关生活调护方面的知识。
⑺中西药结合:多数病人单用西药可控制癫痫完全不发作,维持治疗一定时间后可治愈。也有不少癫痫病人单独服用中药也可控制不发。这两种情况都不用中西医结合。对于少数病人,单用或联合用几种西药都不能控制发作,可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时西药治疗可控制发作,但有明显副作用,这时也可试用中西医结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时,中药和西药是可以同时吃的,不过间隔时间最好在一个小时以上。如果两者毒副作用都较大,则需减少药物用量,并密切注视机体的变化。